日本研究の日常


發表留言

[沖繩遊記2016] #1 沖繩的貓大人跟我說了一件人生最重要的事

(答案是在本文章的最後一句,哈哈所以請一定讀到最後。)

話說我在沖繩某地遇到一隻很有靈氣的貓,跟後來我在其他景點遇到的不一樣。其他景點的嘛,總括來說都是很厭惡人類的,基本上是我一拿起相機便怒目盯著我。還有,後來在一個近郊的地方我還遇上了一頭貓之霸王,經歷了一段近乎都市傳說式的恐懼心情,至今想起還是有點毛骨悚然,想到以後在沖繩還是不要隨便在街上跟貓玩了。是不是很想知道那一段?我還在看那時的相片能不能用,再過一下就交待一下吧。

所以還是先講一隻可愛靈氣貓咪的故事。對了牠長的好可愛喔,動作根本是人類才有的吧?

這清醒的樣子是我發現牠之後10分鐘的事了......

這清醒地發表偉論的樣子是我發現牠之後10分鐘的事了……

繼續閱讀


發表留言

[看舊片#6] 《旅立ちの島唄 ~十五の春~》與大東諸島

去年第一次看這部電影時還搞不清楚故事中南大東島的地理位置,最近再看時伴著地圖便更能明白故事的脈絡了。三吉彩花飾演的女生因為南大東島之上沒有高校,必須遷往沖繩本島那霸市媽媽的家升讀高中,所以執意留在南大東島守住田地的「島人」爸爸(小林薰飾)便只能目送家中最年少的女兒離開。電影要說的便是南大東島上兒女們適齡便得離家的淡淡哀愁。電影也圍繞著沖繩的社會問題訴說家中各人的故事,如父母和大女兒皆面對的婚姻問題(之於沖繩的高離婚率),村民煩惱著TPP(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議)威脅本土農業存活等,讓觀眾看罷能進一步了解沖繩社會實況。

繼續閱讀


發表留言

[讀書#2] 柳宗悅研究之一《工藝之道》

日本文化中所指的美有沒有定義? 幾年前看電影《一代茶聖千利休》時看到利休大師說: 我說美的便是美(美は私が決めること)。 只是當茶道遇上政治, 霸權黑手伸進每個角落, 被相中了大師也只能走向消亡。有關利休的電影還未有機會細讀原著小說, 或許和電影角度未必一樣, 但倒能想像大師定義的美多少跟其社會地位有關了。正如現在人們走進大型藝術展覽簡介看到某某是大師, 往往就得邊走邊點頭稱是, 至於美在哪裡, 有時得先看看人家怎樣說。

書店的老闆娘非常有趣,經常在其評為好書的封面上貼上標籤推介。

       書店的老闆娘非常有趣,經常在其評為好書的封面上貼上標籤推介。

繼續閱讀


發表留言

[看舊片#5] 《花火》與北野武式的災區犯罪回應

熊本震災後災區發生了一連串爆竊事件,據報導北野武大叔上月24日在節目中說了句狠話,說應該射殺這些犯罪者(原句:「空き巣入った奴がまたでてるじゃねぇか、あいつら射殺しろよ!!」)。最近災區罪案有上升趨勢,致使警方也不得不加派人手防範,情況的確令人憂慮。北野大師這句話說的很有《花火》的味道,令我想起電影中那段他拿筷子突擊上門討債人的極暴力場面。這真是典型的北野武式回應 – 直接而不顧後果。

繼續閱讀


發表留言

[誰都會做的日本料理] #6 煎焗鱺魚 – 除了鮭魚(三文魚)以外的選擇

早前在台北日本料理店吃到燒鱺魚(港稱魚仲或懵仔魚)鮫覺得味道相當不錯,回家便想著找個機會自己做來吃。鱺魚在市場很容易買得到,只是魚鮫部分不一定有,有的話只買一邊魚販也未必高興,所以做這個料理時還是建議至少兩個人來吃了。鱺魚在市場一般是切片來賣的,但魚身的肉就是沒有鮫部位鮮甜肥美。此外由於鱺魚一般長的很大一條(維基百科說牠可以長到2公呎!),所以購買時最好跟魚販商討一下可否只買想要的大小和部位吧。可是這回魚販阿姨聽我說要用來煎焗,便手起刀落把兩件本來完整的三角型魚鮫切成八小塊,是有點殘念未能做到跟店家形狀一樣,不過其實能買到就不錯了。

這其實只是我這次買的約四分之一份量。

這其實只是我這次買的約四分之一份量。不過應足夠一個人吃了。

繼續閱讀


發表留言

[看舊片#4] 《菊次郎之夏》: 成為傻瓜很重要

看北野武大師的電影時常有種心理壓力, 老是在想他究竟想說什麼呢? 那組鏡頭是什麼意思呢? 比方說看《花火》時常常出現的油畫就令我很苦惱, 腦海浮現一大堆問號。到了最近看《菊次郎之夏》反而覺悟到,偶爾應該放下一直以來的研究癖才可以好好享受看電影的樂趣。

繼續閱讀


發表留言

[看舊片#3] 《紙之月》:還是不要想太多

看罷《紙之月》電影後反覆思考了幾天,由於原著小說還未讀完實在未能確定故事想表達的主題是什麼,但如果概括地說是刻劃女性在日本社會的困境和描寫犯罪心理應該沒錯吧?只是我有點懷疑其實不同人看《紙》電影或會聯想到不同的主題,何況結局其實沒有像宣傳短片中所說令觀眾感到驚訝的地方,似乎完全不是推理故事通常的架構。要說是日本社會對女性不平等導致宮澤里惠演的女主角犯罪嗎?其實理由又好像沒有那麼強烈,至少後段銀行前輩(也是女性)質問她的一段完全否定了「犯罪值得同情」的想法。宮澤一角明言就算是假的也想不顧一切追求一次(回憶鏡頭她以手指擦掉月亮,應是喻為幸福或理想之類?還是半月哩。擦掉了不要了。),完全漠視了客戶對她的信任,倒是令我覺得電影在諷刺人們經常自作多情,不負責任,行事只求一己私慾的趨向。

繼續閱讀


發表留言

[看舊片#2] 預告犯(劇集) – 原來劇情的重心在這裡

早前觀看《預告犯》電影後覺得劇情沒有走出「犯人其實是好人來的」老戲路, 也沒有拍出很強烈的感染力(感覺就是偶像推理劇嘛), 可是這回看罷劇集版本(共5回) 就發現原來電影只是作為舖排最後故事的張力而已, 以系列整體來看結局發展其實算是相當有突破。劇集版講的是電影故事之延續, 報紙男(生田斗真飾)案件引發一連串模仿案件, 法官佐久間(東山紀之飾演)因為曾錯判一宗謀殺案, 受到良心譴責, 與案中受害人妹妹和相關者一同調查真相後決定效法報紙男以網絡公審形式向當年施害者家人還以顏色, 力求為服刑中受害人翻案。撇開一些劇中不合理發展不說(如結局佐久間竟鬧到想吞鎗自決等根本毫無必要), 劇集首4回公審案件的證據到劇終才公佈全是捏造的, 這個編排非常有新意, 除了直接關係到佐久間的犯案動機 – 對司法制度內為求提升績效不認真考究證據可信性(甚至造假證物, 引導證人作假證供等)人員作出強烈控訴, 也諷刺了嗜血網民隨意對案情作出判斷(一貫事不關己之態度,先入為主下結論,要求立即嚴懲被告等)的扭曲心態。

繼續閱讀


發表留言

[看舊片] 預告犯 – 有著完美人格的嫌疑犯

在看<<預告犯>>之前其實是想起以前改編自宮部美幸小說<<模仿犯>>的電影, 不過<<模>>的故事我忘記了, 只記得書很長編而電影版中居正廣好像演的不錯。話說只要看到生田君(未看的日劇版更是東山紀之來演), 真是電影未開始已經知道他一定是有苦衷的 (哪有電影安排壞人長這麼帥?)。只要多看日本的社會派推理劇或小說便會知道,劇情進路一般也就是充滿執念的刑警(這部竟由戶田惠梨香來飾演)來追捕永遠留下線索的疑犯, 直至觀眾慢慢了解其身世 – 兩人漸漸遇上了劇情便會開始說明犯案動機是很值得人們同情喔, 繼而觀眾又會在心裡想應該怎樣怎樣反思這個社會的問題了。

繼續閱讀


發表留言

[關西行] 為什麼我們沒有這樣的咖啡店? 大阪的スターTea Room

可能有的, 只是我不知道而已。最近一回在香港遇到店家提供四方形的白糖粒, 是在銅鑼灣舊利舞台附近的懷舊茶餐廳, 味道也算很不錯的, 可是去年好像因為租金太高又做不下去了。 每次再看到這種方糖粒也想起讀小學時跟著大人進"冷氣開放"西式餐廳的時光, 就是地方好冷, 可以吃到好大一塊牛排的那種。 這回進這家位處大阪通天閣的咖啡店主要是為避雨, 那時逛景點經過在外面看了一下, 覺得這店很有昭和年代電影的情懷, 就點了一些甜點和咖啡休息一下, 等雨停了再出發。

咖啡的味道老實說我是忘記了, 好像是牛奶比例很高很香滑的感覺。

咖啡的味道老實說我是忘記了, 好像是牛奶比例很高很香滑的感覺。以前還會把方糖直接咀嚼(信我, 那種感覺十分爽快), 現在到了只敢下一顆方糖的年歲了。

繼續閱讀